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基础教研室刘德敬
今天我要谈一谈长期以来,有一个让人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问题,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网名叫做乌兰桥主的网友推荐的一段话,想和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些想法。这句话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看来,我们肩负的责任还真是挺大,因此我们要把课堂做精做细,建立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声明: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更高的分数;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更高的升学率。”
通过教研室对各学校的教学视导,认为我县中小学当前课堂教学存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1、新的课程理念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主要表现为关注教材的多,关注课标的少;关注知识传授的多,关注人的发展的少;教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少。
这也是最突出的问题。
2、课堂教学操作上的不规范现象。
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知识不正确,教学术语不专业,教学训练不严格。
3、校长缺乏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考核,轻过程管理,校长把课分给老师,最后只跟教师要成绩,至于教师怎么教,可能就不管不问了。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四条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影响课堂教学的几个理念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老师常说:新课程理念好是好,就是教学实践中用不了。
课程功能由“双基”变为“四基”。传统教学强调“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强调“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观念和态度。
基本能力即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在的高考、中考,考查这四种能力的题目已屡见不鲜。
要训练好学生的这些能力,强调得是:老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的角色是教练,学生是运动员。
第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教育应首先关注人,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性的完善。
著名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教育,你本是对人而言的,并且是为人而进步的,你不把塑造美好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那还能做什么呢?”
在课堂上的表现:
1、语文课,导入精彩——提出问题——学生朗读,没过几分钟,老师拍手或敲桌子,学生停,老师说:“刚才大部分同学把课文朗读了一遍,下面我提问……”
请问:你怎么知道大部分同学已读了一遍了?教师关注的是教案,而不是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2、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或者学习目标,学生在认真自学,这
3、中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样的观念使然。
4、“老师,我想量你的腰”
四十多岁,胖胖的老师,数学课。
授课内容:厘米、分米和米
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后,问:让我们再找出别的东西测量一下吧?
一直未机会发言的小男孩说:老师,我想量量你的腰。
老师看看自己的身材,有些尴尬,但还是轻声说:好啊,你来量吧!
小男孩:尺子在老师腰间翻了一番跟头,说出答案
还有其他办法更准确吗?
小女孩:用手,我一个手掌是
师评:很好。还有别的办法吗?
另一小男孩: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了。
老师开怀大笑,且一边解下腰带,并指着腰带一处问学生,是从腰带扣量到这儿呢,还是量整条腰带的长呢?学生说是前者。那么好,来吧!这个小男孩是又高兴又神气,他认真地测量起来,老师提着裤子注视着。
关爱、民主、宽容、平等是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教育家。
各位老师,如果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位老师的班里上课,该多么幸福啊。
第二个理念: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我们的教育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呢?先看一个材料:1987年1月,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会于巴黎,有人向其中一为获奖者提问,您是在哪所大学学会了最重要的东西?回答是在幼儿圆学到的!又问,学到了什么?回答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摆放整齐,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注意观察等等,是日常行为方面最普通的东西。
他学到最重要的是习惯!
1、对孩子的一学生负责,一个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很好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俏皮话:
如果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就是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
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
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
可见,一个好的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个习惯的培养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学生之间成绩差别,主要不是智力的差别,而是习惯的差别。成绩好的学生习惯:专心致志,有恒心,能坚持不懈,做事有条理等等;成绩不好的学生习惯:做事不专心,无条学理,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等等。
例:不少学校要求学生上早自习,可一些学生老是迟到。其实这是习惯的差别。习惯好的学生头天晚上把上衣、裤子、毛衣、袜子、鞋子等摆放有序,第二天早晨即使不开灯他也能迅速起床,穿戴整齐,无分钟就能到班里。习惯不好的学生睡觉时这些摆放无序,第二天早晨不是找不着袜子就是找不着鞋,要不把毛衣穿反了,十分钟也出不了宿舍,所以他老迟到。
上海闸北第八中学做过这样的调查:一个学生具有四个习惯,几乎没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它们是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和及时复习。
本学期开学之初,县教研室提倡实施“汉字工程”,就是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练字,每天10---20分钟,看似简单,但要落实好,要有计划,有执行力,坚持不懈才可以。练字的时候还能练恒心、练毅力、提高修养、扩展知识,一举多得,怎么不好呢?把这些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也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但大多是零打碎敲,不成体系。就好像是一壶总也烧不开的水,烧到40度就烦了,50度就没耐心了,60度就失去信心,认为烧不开就放弃了。
2、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要夯实品德根基。
习惯是人生之基,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正如教育大家所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关系到学生的成材方向。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是指学生的思想、道德、人品,修养。中华文化都特别崇尚品德,古语说:有德有才,谓之圣贤;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现代企业用人广告: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可用;有才无德,不用。可见,品德是多么重要!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犯了错误,往往是可以原谅的,但如果在品德方面栽了跟头,再爬起来却很难。
在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在展示着教育理念。
我到一所中学去听一节九年级的语文课,讲的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讲到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启发学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有没有金钱关系?学生答:有。这时他本应该进一步启发: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来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亲情,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亲戚之间,血脉相连,生死与共,亲情无价。两者构成巨大反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然而,鬼使神差,这位老师说:是啊,连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都离不开金钱关系,可见金钱关系多么重要啊!听到这里我的心陡然一震,我的同事啊,你可知道这句话将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连亲情都变得麻木,有谁还在乎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也
那么在今后的考试中尤其重要考试(中考、高考中),我们的学生流露出这样偏颇的金钱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是致命的失误!有少数学生在作文中过多地写社会的阴暗面,以发泄不满,比如,办什么事都要送礼,否则办不成事;我们家和某某打官司,因为没钱所以输了………,这个社会真是黑暗啊!这都是不妥当的。国家选拔的是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阳光男孩和超级女生,而不是一个小小年纪,就感情麻木,无所追求,目空一切,四体不勤的小皇帝和小公主。
夯实品德之基,还要教学生学会爱。认识三个字:“正、和、清”。做事要正,正是律己,爱自己,表现在“静”----爱学习,“谨”----爱生活,“恒”----爱事业;为人要和,“和”是爱人。表现在与父母和顺,乃为孝,是爱父母。与老师和悦,乃为“敬”,是爱师生。与他人和气,乃为“诚”,是爱他人。“清”是爱社会。处事要正,首先观念要,为人要和,首先自己要,心则气正,气正则人和。
只要心中充满爱,阳光就会洒满心灵的每一个角落,他(她)的生活就是快乐的,心态就是积极的。
四十岁以上的老师都知道,我们上中学那会儿,看得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现在的有些孩子看得是《坏蛋是怎么炼成的》。前者书里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话激励了中国几代人,成就了多少辉煌的人生!
曾在一个高中参加开学典礼,一个学生发言中的几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作为学生在班里你不能用宽容和真诚与同学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工作以后,你能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吗?在学校你不能用勤奋和努力博得老师的青睐,工作以后,你能赢得领导的赏识吗?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愿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第三个理念: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创新,而培养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从一组数据来探讨这个问题,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建国35周年便有人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前苏联建国39年获得诺贝尔奖;捷克建国41年,波兰建国46年;巴基斯坦建国29年,印度建国30年都分别获得过诺贝尔奖。中国建国近60年,居然没有获得一个诺贝尔奖。
调查显示,经过教育,我们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得到削弱。
1、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教师曾经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下,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都说是“一个点”,此外再无任何说法;同样一问题问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像天上的星星,像眼睛、像爆米花……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压抑学生的想像力,常常用规法和格式法压制学生。
比如:一说到太阳,学生会想到党的光辉,党的温暖;一说到春蚕蜡烛,学生会想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说到钟表,学生会想到时间的宝贵。
不能怪学生,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学生是怎么被捆住想像的翅膀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被捆住想像的翅膀的原因。
2、《角的初步认识》开放性试题:一张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沿对角线剪成一个三角形——3个角
沿一个角剪成一个梯形——4个角
剪成一个五边形——5个角
沿对应的两个角剪成扇形——1个角
沿对应的两个有剪成不规则的曲线,就有很多角。
启发:对教材中的一些开放作业,再也不能不管不问了,要有布置、有落实。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操作方法的借鉴
教无定法,教一定有法。要完成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的转变。
任何形式的课堂改革都要以提高成绩与否作为衡量标准,推荐两种课堂教学操作方法。
A、预习——展示——反馈(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的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即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
注意;
①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大胆运用这种方法教学。
分数高了,升学率高了,大家就理解了。
②预习阶段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巡视、督促检查、解难
③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致于“满堂乱”
④反馈阶段如何加强“弱势群体”?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B、第二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江苏洋思中学)
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的训练,形成能力。
课堂六个环节:
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当堂训练。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注意:①校长如何引导教师从内心认识学生自学比教师讲学更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②如何落实和此方法相配套的制度。
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的高效手段。
教育家魏书生被誉为语文教学流派的“管理派”,手段之一是上课让学生反复地出题、做题、评题,也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那时还没有这个说法。
C、课型总结
新课
带着问题去自学,针对问题去讲解。
留足时间去巩固,合上课本做作业。
讲评课:
分析试卷查学情,有的放矢去讲评。
总结规律与方法,拓展延伸再练兵。
复习课:
熟读课标辨方向,夯实四基定立场。
集体备课显智慧,四精四必是锦囊。
注:两纲是指考试大纲、教学大纲(即现在的课程标准),四精是指练习要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四必是指练习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三 讲: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
三不讲:学生能看懂的不讲
讲了也不懂的不讲
可讲可不讲的不讲
课堂教学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体验其中的艰辛与快乐。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1、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
为什么?有的老师说了,我讲了而且不止一遍学生还有许多不会的,不讲那他更不会了。一节课本来准备十分充分,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觉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了学生,不
知道的也做了大胆地推测,讲完后,长出一口气,十分满意,像庖丁解牛,提刀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洋洋自得。其实这节课并不算成功。
2、只看教材、教参,而不看课程标准。
课改以后,中考、高考是考课程标准,而不是考教材。备课时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看看是如何要求的,是理解,掌握、还是运用?分清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3、认为客观条件不允许。班级人数多,基础差,奖金少,年龄大了。总而言之,出去学习,一看就感动,一听就激动,回来以后不动。
4、没有耐心,不能在困难中找出路。
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都曾实践过课堂教学改革,但在遇到困难时,缺乏耐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来,很可惜。
四、校长如何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指导
1、校长应成为研究者
①学习
当前首要的是课标的学习,因为我们可以想像一个连课标都不了解的校长会对课堂教学带来多大的指导。
不但要学习课标,而且要研究课标。比如通过研究《语文课标》,明白了使学生逐步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语文课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仅此一点儿的理解,就会给校长指导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②反思
孔子精辟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比如:校长来说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是否反思过这句话的双刃剑,思之后,可改为: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
2、让听课、评课、研课成为校和的主要工作。
只有走进课堂,你才能了解课堂,你才能管理和指导课堂。
评课方法(六评)
一评老师的基本功。普通话、板书等——业务素质
二评学生的精神面貌,发言积极性,板书,投入程度——平时教师对学生的训练
三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思路、结构是否明确、清晰——反映备课情况
四评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教学艺术。
五评教学效果。学生收获了什么?
六评教师的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如对学生的态度,对后进生的关注,师生关系的和谐等。
3、让读书成为习惯。
购买一些专业书籍。
我们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调研还不够深入。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学习的态度,并勇于实践,不怕挫折,终究会取得突破。
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万千学子翘首期盼快乐、高效、智慧的课堂,愿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谱写我县中小学课堂的新篇章!
最后,我用现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路远山高》这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讲话。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手划破
索性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